学院简介


william威廉英国是河南省旅游与会展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。学院自1995年设立旅游管理专业以来,历经近三十年的积淀与革新,于2024年9月正式更名为william威廉英国。学院始终秉承“树一等品德,求一等学问,成头等大业”的育人理念,依托学校在经济与管理学科方面的坚实基础,已发展成为融本科与硕士教育于一体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学院,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,成为中原地区乃至全国旅游与会展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。

一、学科专业特色鲜明,持续引领区域发展

学院现开设旅游管理、会展经济与管理两个本科专业,均在河南省处于领先地位。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、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特色专业,于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,2007年开始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,2022年起招收旅游管理专业硕士(MTA),形成了完备的本硕人才培养体系。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为河南省首个会展类本科专业,自2008年招生以来,以创新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模式引领区域会展教育发展。2023年,学院新增旅游管理(数字文旅方向),积极响应国家数字经济战略,聚焦智慧旅游与数字会展,培育跨领域复合型人才,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。

二、教学模式创新多元,突出实践能力培养

学院构建了“政产学研用”五位一体的教学机制,与河南省文旅厅、只有河南·戏剧幻城、建业电影小镇、万豪国际集团、新乡南太行旅游度假区、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等60余家单位建立稳定合作关系,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,推进场景化教学。学生通过企业实践显著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近年来,学生在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、全国旅游创意大赛等活动中屡获大奖,体现出学院实践教学的有效成果。学院实验室配备实景模拟系统、3D打印机、无人机等先进设备,打造虚拟仿真与实操融合的教学平台,全面优化学习体验与教学成效。

三、科研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,支撑行业决策

学院下设教育部国别研究中心——东北亚研究中心,以及河南省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、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院、河南省旅游发展研究院、旅游与文化产业研究所等科研平台,科研基础坚实。学院担任中国服务(美豫中原)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长单位、全国旅游饭店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常务理事单位、全国现代会展产教融合共同体常务副理事长单位等多个重要职务,持续发挥行业引领作用。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、自科基金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十余项,完成豫晋等地旅游规划项目近百项。编制的《河南省旅游服务质量满意度报告》等成果为政府与企业提供关键决策参考,并荣获“全国旅游规划扶贫示范成果奖”。作为全省唯一具有“旅游规划乙级资质”的高校单位,学院积极助推地方文旅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四、师资结构优良,学术与教学成果突出

学院已形成一支学历层次高、学术能力强的师资团队。现有专任教师30人,其中教授6人、副教授15人,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超过80%。团队中既有经验丰富的学术带头人,也有富有创新精神的中青年骨干,整体教学与科研水平突出。近年来教师主持国家级、省部级课题70余项,出版学术专著和国家级规划教材30余部,发表高水平论文百余篇,多项成果获行业重要奖项,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坚实保障。

五、品牌文化活动丰富,育人成效显著

学院坚持以“立德树人”为根本,打造了“校园展会”“文旅文创产品设计大赛”“旅游会展文化节”“导游大赛”“5·19中国旅游日”等系列品牌活动,构建起贯穿学年的实践育人平台。学院精英导游团累计接待海内外访问团500余人次,展现出优良的专业素养,学院团委获评省级“五四红旗团委”。毕业生广泛就业于高星级酒店、知名会展企业及文旅相关机构,成为行业骨干,学院社会声誉持续提升。

六、组织架构健全,管理运行高效

学院行政与基层党组织设置完善、协同高效。学术院长赵现红教授学术与管理经验丰富,引领学院发展;副院长徐贵宏、院务主任马梦瑶分工协作,保障日常运转。旅游运营与管理教研室(主任杨慧敏、副主任马梦瑶)、数字文旅教研室(主任尚雯雯、副主任杨群涛)专注教学研究与课程建设。基层党组织在乔琳、林爽等支部书记带领下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,为学院发展提供坚实组织保障。

立足中原、面向全国,william威廉英国将继续秉承“树一等品德,求一等学问,成头等大业”的教育使命,弘扬“博洽通达 弘毅致远”的校训,传承“明德致用 览物兴邦”的院训。不断提升教学质量,强化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,为旅游与会展行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,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进步持续贡献力量。